金工在臺南的發展可以追溯至清代,當時府城商業活動蓬勃、廟宇眾多,吸引大量唐山師傅渡海來臺,帶動金銀工藝在本地的發展。金銀製品除了用於一般民間生活禮俗上,更大量的製造需求是來自於宗教信仰活動,如神像所戴的帽冠、法器、禮器等,其中尤以金銀神帽為臺南的金工代表,也形成臺南神明銀帽產業的地方特色。
由於神明銀帽多以純手工打製,製作工序繁複,而且每位神明佩戴的帽冠形制各異,銀帽師傅從測量神像頭圍、打版、製作到清洗、拋光,製作時間相當漫長,每頂神帽精緻細膩的工序和樣式都蘊藏了臺灣宗教信仰的文化意義以及金屬工藝的技法內涵,是相當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郭春福藝師就是臺南知名神帽藝師,從事神明銀帽製作逾半世紀,其神明銀帽造 形繁複、富層次感,典雅莊嚴,曾為鹿耳門天后宮鎮殿媽祖像製作巨型后冠 ,105年臺南市政府登錄春福師為傳統工藝「神明銀帽」保存者。而擅長紀錄片與劇情片拍攝的林皓申導演,一向關注人文脈絡及風土民情,曾受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邀請,拍攝「藝綻神仙府」文資紀錄研究系列之郭春福藝師專輯《金冠神帽》。曉君邀請兩位來賓來告訴您神明銀帽工藝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