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9歲男童,體重將近6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明顯超標,合併頸後黑色棘皮症,是屬於兒童肥胖族群。透過醫師診療後發現,雖然第二性徵尚未發育,但骨齡已超前到11歲,於是後續除了衛教飲食,配合針灸及中藥控制體重外,也協助轉診到西醫的兒童內分泌科,由中西醫共同照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指出,近年受到飲食西化及環境荷爾蒙影響,我國兒童性早熟的比例逐漸增加,且女孩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孩,而現代中醫的兒科醫師會針對體重過重或對身高不滿意的小朋友,綜合評估孩子的生長階段,包含生長曲線變化、第二性徵發育,也會適時安排骨齡X光或抽血檢查,進而開立個人化的中藥處方,並提供相對應的衛教資訊。
莊醫師說明,女孩在八歲前胸部發育或是十歲前來月經,男孩在九歲前睪丸變大等情形都是性早熟的象徵,而性早熟除了讓初經提早,也因為進入青春期後,性荷爾蒙上升,加速生長板的閉合,影響成年身高。由於兒童性早熟也有可能是病理原因導致,包括腎上腺腫瘤、性腺腫瘤、腦部腫瘤、或基因遺傳異常等,故針對病程發展快速的案例,中醫兒科醫師也會協助轉診兒童新陳代謝科,採中西醫聯合照護。
性早熟,又區分為不完全性與完全性兩種,不完全性只有第二性徵開始發育,但骨齡尚無超前,而完全性則是骨齡也明顯超前。針對不同性早熟的型態,在中醫的治療中,有不同的處方,初期多以開立大劑量麥芽,搭配夏枯花、黃柏等中藥協助延緩骨齡成熟;再進一步才會配合清瀉相火的藥物,如知柏地黃丸等加以輔助。醫師莊照宇表示,相較於西醫使用針劑抑制發育,中藥的處方更趨於和緩,但需持續配合追蹤;在治療過程中,生長速度不理想、體重過輕或過重,可配合中藥健運脾胃,搭配四肢引經藥物,如四神藥帖、柴胡桂枝湯、九層塔頭等。
另外針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醫師也強調要以飲食、睡眠、運動為核心,減少熬夜、三餐定時,避免攝取含糖飲料或高熱量加工食品,以穩定血糖,控制體重;同時,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牛奶、豆漿、蛋,等、加強跳繩、投籃等縱向運動,如此一來,不只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幫助身高發展,也能改善心肺功能,更能有助學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