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壓力大,隨著觀念的改變,人們開始重視心理健康的議題。看精神科不再是令人避諱的話題,而是進一步追求心身平衡、生活安適的新選項;部立台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歐哲瑋表示,任何人,都可以做心理治療,只要你感受到你有需要,只要有想要解決的困擾,只要覺得哪裡怪怪的,都可以去看心理醫生,作為一種自我成長與探索。
心理治療跟身體疾病的醫療不一樣,身體上的疾病,即使不是自願被醫治的,可能還是得要因為身體上的需要,被逼著打針吃藥;而接受心理治療,並不意謂「成為一個病人」,而是透過心理醫師從對自身的內省出發,理解並接受當下的狀態。而究竟誰適合心理治療呢?部立台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歐哲瑋說,當心理處在不舒服的狀況,只要願意主動進入治療,就有潛力變好,但有兩種個案很常猶豫不前:一種是不確定自己需不需要治療,另一種是認為身邊的人需要治療。這兩種都察覺到生活有困擾,但不確定治療如何能幫得上忙,或沒有意識到自己也能改變現況。舉例來說:聽父母講話容易一肚子火、伴侶間總莫名引起爭端、時不時擔心小孩跟不上進度、工作會一直拖延等,都是心理治療能幫上忙的對象﹔即便不適合心理治療,治療師也會建議合適的求助管道。因此一般民眾只要有這些困擾或疑惑,都能透過心理治療改善現狀。
目前健保制度只給付民眾,因為生病需要的心理治療,如果有工作、婚姻、親子等困擾,並沒有達到精神疾病診斷而尋求心理諮商,則是無法由健保給付,而是屬於衛福部規劃的「心理健康促進」範疇,而目前免費心理衛生諮詢的時間及名額限制多,往往一般「沒病」的民眾最能取得的諮商資源就是自費的心理治療。